教学管理

您的位置: 首页» 规章制度» 教学管理

2015通识通修课程培养方案

发布日期:2015-11-06
 

2015年教务处关于设立通识通修课程的说明

通识教育的英文是 liberal education,即自由教育,非职业性和非专业性的教育,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。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应该是造就具备远大眼光、通融识见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。高校对“人才”的培养,分为“人”的培养和“才”的培养,专业教育侧重于“才”的培养,通识教育则注重于“人”的培养,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,加强素质教育,为学生的个性发展、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更大空间和自由度,为其终身学习和成长打下基础。

通识教育是以人为本的全面素质教育,倡导“全人教育”理念,通过通识教育,同时传递科学与人文的精神,培养学生具有完全的人格,领悟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,养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习惯,对科学和社会有更高境界的把握。因此,学校从 2015 级开始,将原来的“公共基础课程”改为“通识通修课程”模块,打破院系限制,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宽广深厚的包含多种课程门类的综合课程构架,加强素质教育,为学生的个性发展、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更大空间和自由度。通识通修课程既有历史知识也有现代知识,既包括中国的也包括世界的,既涵盖文科也涵盖自然科学。同时为落实国家“大众创新,万众创业”方针的精神,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, 在通识通修课程中首次增设 “职业发展与创新创业课程”模块。

通识通修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,各个课程模块规定了所要求的最少必修学分,各学院在选课前要求对学生提供课程选修指导服务;同时,要求学生根据社会需要、自己的特长和兴趣,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,具备自我设计、自我培养、自我约束能力,选修自己的通识通修课程,减少盲目性,挖掘潜能,逐步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远大理想,最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。